葉安琦
BEYOND ARCH
AJ 建築師-林煜傑 & 熱血建築人-葉安琦
熱血築人 -葉安琦
作 品 -這個市場,那個市場
創作理念
最初在接觸畢業設計時,其實是迷惘的,議題該怎麼找出都不知道,但在阿傑(AJ 建築師-林煜傑)的建議中,慢慢從生活周遭的小事情找到了靈感,從而找出「想在最後一年的學校生活中做出什麼樣的設計」。
在確定題目為「市場」時,我去過或參考過很多例子,「乾淨的」,少了人情味;「感情的」少了整潔;「無形的」,少了互動。
發現這三種現象,我開始尋找著如何把這三種優點結合在一起,於是題目從普通的市場設計,演變成了一種「體驗市場」的設計。
在這一年之間,面臨過其他組進度所給的壓力,經歷過同組同學作品的震撼,也走過自己面對自己的質疑,但最後仍是堅持下來,設計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作品。
比起大型建築設計的「統一設計」,我想我更喜歡從一些小細節中,找出能串起它們的連結,創造出一個能擁有許多小活動的空間。
最終,站在展覽場上時,看著眼前呈現的圖面及模型,我的心情是好的。儘管在設計過程中有過迷失期,但在阿傑與阿宏(挪威卑爾根建築學院兼任講師-林秉宏建築師)的引導中,仍是緩緩的走在正確的路上。在這一年之中,學到的不僅是建築相關的知識,也有許多相處的道理。如何在別人面前說出「自己想要的」,如何在堅持與放棄「自己想要的」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些都是我在這一年中所學習的。
設計說明補充包
設計想在網路時代中,創造一個有著體驗經濟機會的空間。從日常生活中,多數民眾碰觸最多的平民空間中下手,藉著環河南路二段與艋舺大道夾出的大型空地表達設計,放大市場連結「體驗」、「生產」、「購物」及「互動」四種行為感受,讓來到這個市場中的人們,體會到網路方便性下「消失的社會溫度」。
A J 建築師怎麼看
小聽(熱血建築人-葉安琦)是一個感受敏銳的學生。討論設計的初期,她沒有太多的空間想法和環境的設定,她只是一直在看書……看各種我不會想看,或者我看不懂的書。在我還是學生的時代,我是屬於那種把圖畫完、講講空間概念就可以拿到很好的分數的混學生,身邊那種認真畫圖,並且博覽群書的同學,對他們總有一點愧疚。
當了老師之後遇到這樣的學生,說真的!蠻無言的!不能說她不認真,但畫圖產出真的很緩慢,更慘的是,我完全不知道怎樣跟她討論「建築設計」這樣的硬學問。也許是我的腦袋不夠好,設計思考的底子不夠深入,我反而有點被小聽引導著去思考她腦中的神奇世界。
小聽讀了那些奇怪的書,書名我一本都不記得,唯一記得的,「好像是在講腦子有問題的人的故事」:延伸出來的議題是「這個書中的主角跟人如何相處」,小聽很聰明,她看到這個故事其實是個「介面」的問題,人和人之間有各種不同的「介面」,這些「介面」分別代表著「情緒」、「關係」、「身份」、「行為」等等的對立關係。這是很有趣的一個觀察,但要怎樣和建築扯上關係呢?
「小聽思考的觸角在這時候漸漸轉向什麼樣的空間會有這樣的相處關係」,她想到了「市場」,並且找了一個有爭議的基地-「果菜批發市場」,這基地上的新建批發市場在柯P市長的積極主導下,已經如火如荼的興建中,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台灣一個重要的農產供應中心。這是一個已經確定的設計,小聽作為一個建築新鮮人,則嘗試提出一個屬於她自己的方案,想跟真實世界的方案做一個比較。
她想像這個市場,在一個共同的時空之下,聚集了許多「不同個性」、「不同的想法」、「不同情緒」的人們,這個時候的建築就像小聽看的書中的主角一樣,擁有複雜的樣貌和表情。而小聽在建築的發想過程中,不想要有固定的結構體,界定空間的界線會有不同的形狀或質感,每個空間的大小、範圍、形狀,希望能反應不同的使用者的心情、感受。
整體來講,建築物漸漸脫去一般市場的既定印象,希望將書中的角色在建築與空間上,做清晰的呈現。這是個很酷的概念,將書中的觀察用「空間」來表現。
當然在設計與製作的過程中,一樣是飽受質疑,質疑這樣的市場設計與現實的基本的使用機能脫節。過於複雜的結構與材料形式,沒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導致落實的可能大大降低。沒有進一步探討基地的環境與文化脈絡,讓整體設計的背景構成不夠扎實。
但在我來說,這是一個「畢業設計」,這是一個表現「年輕人在求學階段,心理成長的階段成果」,有沒有大力的將思考用建築的手法來徹底落實,才是我最在意的。
任何的不完美,反而是一種美好的加分與紀錄吧!
—————————————————
Photo Credit:葉安琦
Text/葉安琦 AJ 建築師-林煜傑
Visual Creativity:逐角創意